即使是那些只对钟表行业稍有了解的人也感觉到了,这个行业似乎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在今年四月份的“钟表与奇迹”日内瓦表展上,尽管各大品牌带来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新品,但会场的空气中仍然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情绪:眼下许多品牌正在为销量而挣扎。在特朗普关税政策(日内瓦大街小巷都能听到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以及疫情之后过度膨胀的手表市场回缩之间,过去12个月对于瑞士的那些高级手表制造商而言,日子可真的是不好过。
据《WatchPro》报道,斯沃琪集团在2024财年的销售额下降了12.2%,降至67亿瑞郎;历峰集团旗下的制表品牌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之前的12个月里下降了13%;而LVMH集团的钟表和珠宝部门在2024年的销售额也下降了3%,“其中珠宝的表现要明显优于手表”。至于劳力士,作为一家私有企业他们并不公布财务信息,但据了解,该品牌是眼下为数不多经营状况良好的瑞士制表商之一。
然而有趣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日本手表制造商精工(Seiko)的销售额却在悄然攀升。据精工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的12个月里,他们的全球手表销售额增长了11.7%,达到1759亿日元(约合12.2亿美元)。WatchPro对此做了分析,认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日元疲软所推动的国际销售激增:冠蓝狮和精工品牌的全球收入均增长了约15%,但他们在日本本土市场的表现则有所分化——精工的销售额下降了1%,而冠蓝狮则下降了13%。
精工表示,尽管冠蓝狮与同价位段的许多豪华制表品牌一样,"在过去的两年里苦苦挣扎",但其整体趋势还是在向上攀升的。
该公司在其最新财报中表示:"自2017年成为独立品牌以来,冠蓝狮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额均保持逐年稳步增长,”与此同时,他们还补充道:“我们注意到,部分销量与冠蓝狮相当的瑞士手表品牌近两年销量下滑,但我们依然有信心冠蓝狮能继续增长。"
精工这番表态可谓信心十足,但事实胜于雄辩。尽管我们不想过度吹捧冠蓝狮,但听到该品牌销售持续增长却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年复一年,他们始终愿意倾听消费者的需求,推出技术过硬、设计吸睛且价格相对友好的手表作品。比如他们这次在表展上带来的旗舰新品UFA“冰之森”SLGB003腕表便是一个例证——它拥有符合潮流的37毫米小尺寸、首次配备的微调装置,以及当前市场上最精准的发条动力机芯,堪称一款让瑞士同行汗颜的作品。
但精工的好运却也并不单单只靠腕表。尽管该领域的强劲销量提振了集团利润,但精工的业务极其多元化,旗下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百货运营、望远镜制造、支付结算、人工智能甚至汽车共享等领域。可即便如此,核心结论依然成立——当部分瑞士制表品牌销量下滑时,精工与冠蓝狮却逆势增长。
然而在审视当前的"瑞士制表业陷入困境"这个论调时,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视角值得关注。不久前,资深行业观察家@kingflum在其《ScrewDownCrown》通讯专栏中,结合畅销书作家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提出的"预期负债"概念发表了一片有趣的文章。简而言之,这个理论认为:当人们取得非凡的成功时,就会产生一种必须偿还的心理负债,而只有偿清这种负债才能重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那么这一理论又如何适用于钟表行业呢?Flum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在经历了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整个行业已经习惯于这种巨大的成功……而当市场热度开始消退,收藏家和品牌双方都会陷入到不切实际的失落情绪之中。
他在文中指出:"疫情期间及疫后时期,钟表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重塑了消费者的心理——忽然之间,购买一枚运动钢表不再是为了欣赏精雕细琢的品质,而是为了追求50-100%的回报率,有时甚至是一夜暴富。授权经销商从零售商变成了印钞机的看门人……但真相其实是,收藏家们在过去的两年里生活在一个机械表等同于稳赚不赔的投资品的幻想世界里。这种幻想所产生的心理债务,恐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偿还。"
他进一步指出,尽管瑞士手表出口量有所下降,但与2019年(或更准确地说是“泡沫前”)的水平相比,行业状况其实还算可以:“从任何合理和历史性的角度来看,整个行业的表现都很不错。”或许,他们只是太长时间以来都表现得太好了,而如今大家哀叹的所谓“收缩”,不过是回归到了原本的位置而已。
当然,他提到了一些手表能获得100%的回报率,但这种二级市场现象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虽然就收藏家的期望而言,Flum的观点一针见血,但我也认为,只有少数几个品牌真正得到了如此激进的投机:可能有很多人出于投资的目的购买了迪通拿或是皇家橡树,但对于像卡莱拉或是海马等产品而言,这种情况或许就不那么普遍了。
尽管如此,这依然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论点,我个人认为它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当然,时间最终会证明一切——如果销售持续低迷,且大众对豪华制表的兴趣继续下降的话,或许瑞士钟表行业真得要上点儿心了。至少,他们可能需要密切关注一下日本制表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精工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那么上述所谓“行业困境”的叙事将不攻自破……